英雄颂歌

手臂 高高举过头顶
便不再放下了
擎起人生的壮烈
托起了一轮喷薄的红日
那是一面旗帜
在炮火硝烟中飘扬
那是一座路标
坚定地指向光明
那是一条前进的道路啊

作者: 邓成彬(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文化馆)

我们尽都在教室里仰视着
同样一个姿势
这个姿势在众人呼喊中
成为永恒
我们同样懂得那是
一道光芒,
在爆炸声未响起前,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
便学会自豪和感动

作者: 戴日强 福建泉州

难忘四十年前事,
风风雨雨无尽思。
伊逊河畔留忠骨,
苔山峰顶耸雄姿。
舍身报国怀千古,
献身精神为人师。
喜看改革宏图展,
告慰英烈九泉知。
(1988年5月)

作者: 李振军(作者系董存瑞生前所在团政委)

丰碑翠,当年隆化群英会。
群英会,风流千古,首推存瑞。
一声巨响城池坠,三军突进顽敌溃。
顽敌溃,群山苏醒,英灵安睡。

【注】:

(1)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同志在爆破敌人桥形暗堡时手托炸药包,

作者: 乔鸿第

       五月的清早,天气温和,随着晨练的人们来到伊逊河橡胶坝公园,伊逊,蒙语多湾之意。但见宽阔的河面如条蓝色的镜子,镜子里边又是一个比苔山还要美的苔山,当我登上苔山塔顶的时候,伊逊河又像一条比河还要美的蓝色飘带,这恬静蓝带,不是300多年前的康熙八景中的“伊水拖蓝”和“苔山塔影”吗?再望一望存瑞烈士陵园门前的英雄广场,扭秧歌的、跳交谊舞的、打太极拳的、各种健身的……我的头脑象一条水草,一下掉在伊逊河的柔波里,撑一支长篙漫溯,沿着青草更青的

作者: 沈文

莫道烽烟作轻尘,
六十华年忆英魂。
报国不辞生死淡,
捐躯敢赴爱恨深。
山高须记离离草,
海阔勿忘去去风。
经天纬地日月在,
闲云亦有不了情。
(作者系中国作协《诗刊》编辑部副主任)

作者: 周所同

  人应该经常出去走一走,对你在意的但没有真正了解的事物亲眼看一看,考察一下,这可能会改变你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或加深对某些事物的认识。而某些事物,或许对你比较重要,甚至影响着你的人生观,影响着你的信仰。

  近年来,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但道德观念似乎越来越缺损了,有人为了表现自己,什么无耻的话都能说得出来,什么龌龊的事都能干得出来。有一奇谈怪论,说董存瑞是个虚拟的英雄,他那舍身炸碉堡的壮举是杜撰的。此言一出,遭到舆论的普遍谴责不说,倒也着实撞击我一下,这个我一直仰慕的英雄,这个曾激励过我在部队积极进取、甚至要求上战场的典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不走近他看一看呢?

  9月,我携妻驾车旅游到河北,专程去了隆化,瞻仰了董存瑞烈士陵园,凭吊了他的牺牲处。

  车近隆化县城,醒目的董存瑞烈士陵园的指示牌显现眼前。这个县有清行宫遗址等名胜古迹,但没有标志,唯独董存瑞纪念地的标志在进出县城的主要道口竖立,可见,他们对董存瑞是非常在意的。

  车直接到隆化中学与董存瑞烈士陵园相隔的一块空场停下,两层飞檐彩绘横梁的牌坊式陵园大门,一下子就钻入视界。我们步入陵园,园中花草繁茂,在灿烂的阳光下,空气中涌着浓郁的松柏气味。陵园的规模超出我的想象,它始建于1954年,占地达7.1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内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董存瑞塑像、碑亭长廊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整个环境庄严肃穆。在董存瑞的塑像前,我们仰望着他高举炸药包的永恒形象,伫立许久。我注意到碑座上的刻字:董存瑞 1929-1948。算一算他的年龄,他在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仅仅只有19岁!我的心,猛然地收紧,猛烈地震动!我又在想,当他举起炸药包拉响之时,是否有那么一丁点儿不理性的、带着孩子气的冲动?我绕着有一人之高圆形的董存瑞墓台慢慢地走着,思量着。据说,这墓中并没有董存瑞的遗体,当年攻克隆化后,他的战友在爆炸现场挖掘寻找他的遗体时,只发现了一双已烧焦的鞋底。这墓中,只是他的少量遗物。

  在纪念馆,我寻找董存瑞成为英雄的谜,寻找那“冲动”来自哪里。

  纪念馆里,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经典的场面,一个老人给幼小的孩子讲解着董存瑞的故事,这个情景让我心仪地看了许久。什么叫代代相传,这个情景就是活生生的注解。什么才能代代相传,我认为是一种在世人面前值得永远骄傲的精神!我细细地观看着一件又一件历史性的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展品,在那些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字和实物资料中,过去的董存瑞在我面前愈来愈清晰起来:他亲眼目睹过反动派对劳动群众的剥削与残暴;他亲身经历过县委书记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的战斗;他当儿童团员当民兵,一直受着革命的教育和英雄的熏陶;他亲笔写下的文字,表达了他为解放劳苦大众、解放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心声;他家乡怀来县解放,乡亲们欢天喜地,这给了他勇敢去战斗的巨大精神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他英勇杀敌,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毛泽东奖章一次,其他奖章三次。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带领爆破组先后炸毁敌人炮楼和碉堡共9座。在最后炸暗堡时,董存瑞听着我军冲锋号已吹响,看着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倒在暗堡火力下,在炸药包无依托的火急状态下,他毅然举起炸药包……我终于明白,这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这种行为,是有长期的思想准备的,是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支撑的。这,就是他成为英雄的谜底!

  在董存瑞牺牲的第二天,他所在的基层部队就给他请大功,当时的我方报刊就报道了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在那个年代,在与敌人真刀真枪拼杀的战场上,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任何的虚假和伪造,都会造成腐蚀我军士气之恶果。枪林弹雨中,众目睽睽下,你的一举一动,是英雄是狗熊,别人一目了然,作战部队没有必要去造假,也没有时间去造假。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董存瑞的壮举,怀疑董存瑞的战友和领导。

  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后,我们又去了董存瑞烈士的牺牲处。董存瑞烈士的牺牲处,就在隆化中学南边的小河边上。这里,已按照当年国民党军队的防御工事样式,重新修建了旱桥、暗堡和环形工事,连十二角星党徽中的机枪口也做得惟妙惟肖。从建筑材料和制作工艺来看,绝对比当年的工事要牢固,但它再逼真再牢固,毕竟已是一种摆设。它显示的不是自己的坚固,而是当年进攻它的难度。站在这块曾经枪弹如雨、硝烟弥漫的战地上,看着眼前绿树黄花,蓝天白云,《英雄赞歌》的旋律不由得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我心中的董存瑞,光芒四射!

作者: 陆胜平

太阳的光芒
持久地在墓地闪烁
让我虔城的头颅
始终仰望

既使在黑夜
也吞噬不了耀眼的光环
一种精神
在洁白的墓碑上绽放
那是活在我心中的灵魂
永远也不会死亡

我是墓地的一块泥土
蘸着血与火的痕迹
走进纪念馆
俯身倾听你的呐喊
我是墓地的一棵小草
吸取着你的营养
在你滋润下
茁壮成长

一尊熟悉的塑像
始终沉默无语
我面对碑文
聆听你不朽的声音
任时光流淌
我也静静的怀想
你那优美的姿式
我用一生又怎能读懂

追寻你人生的足印
于是,我开始流浪
我在寻找是谁
让你举起了手臂
用一个血肉身躯的能量
把坚固的碉堡炸毁
在这片热土上
永远载入史册
登上共和国的光荣榜

你永远年轻
岁月风雨的吹拂
没有染上鬓霜
不管多少年
还是青春的脸庞
这姿式,定格了这么久
一动也不动,依然鲜活
让我读懂了
什么是人格的力量
什么是无欲则刚
[献给董存瑞牺牲六十周年]

桥堡如同秃鹫,

机枪好似火龙。

总攻号角响声隆,

战友伤亡惨重。

桥堡如同秃鹫,

机枪好似火龙。

总攻号角响声隆,

战友伤亡惨重。

忍望军旗摇摆,

挺身炸药高擎。

瞬间敌堡散飞空,

壮举人民称颂。